找到相关内容1758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说僧过恶,犯大重罪

    圣贤;因见彼故,无量有情种种善根,皆得生长。又能开示无量有情善趣生天,涅盘正路。所以依佛出家者,若持戒、若破戒,下至无戒,我尚不许转轮圣王诸大臣等,说出家僧尼的过恶。 如是破戒恶行比丘,一切白衣皆应守护,恭敬供养;佛陀终不允许在家居士,轻视、呵斥、辱骂出家人。 僧尼虽破禁戒,行诸恶行,而为一切天、龙、八部、人、非人等,作善知识,示导无量功德伏藏。就是说这个法师现僧相,就等于是佛相,是三宝相。他代表了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3276651.html
  • 《四十二章经》的思想主旨及启示

    、恶口、妄言、绮语。意三者,贪、恚、痴。如是十事,不顺圣道,名十恶行。是恶若止,名十善行耳。  这段经文从众生的身、口、意三方面论述了恶行的来源,有其中任何一条恶行的人,不但与道相违,而且连世俗间的常人都不如。因此,佛在各种典籍中都反复强调为佛弟子要严格约束自己,慎勿触犯恶行。  对于无意中染上恶行的佛弟子,佛陀都积极地奉劝他们改恶向善,使恶业转重为轻。佛对弟子说:“人如果有众多过恶,却不知道自我...

    远 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94066757.html
  • 佛教泛论(十七)

    ,有善恶之分,无记是本能、冲动性的,不是很重要。在善恶方面,有三恶行与三妙行。三恶行是一切不善的身口意三业,三妙行是一切善的身口意三业。妙行即如同善行,不外乎善业。就其内容来看,身恶行是杀生、偷盗(不与取)、邪淫(欲邪行),口恶行是妄语(虚诳语)、恶口(粗恶语)、两舌(离间语)、绮语(杂秽语),意恶行是贪欲(贪)、嗔恚(嗔)、邪见。三妙行是此上所说之相反,因此一一冠以“不”或“离”、“无”为字首。...

    宇井伯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4747086.html
  •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佛教的伦理思想

    种,认为二者皆合于正理。所谓止善,仅能改变颠倒,不做恶事;然而行善则更进一步,是主动地去做符合佛道的各种善事。   按照他的解释,十善是:   一不杀生,即是止善,止前杀生之恶行;善者当行放生之善也。   二不偷盗,即是止善,止前盗他财物之恶行;善者当行布施之善。   三不邪淫,即是止善,止前于非妻妾淫欲之恶行;善者当行恭敬之善。 :   四不妄语,即是止善,止前虚言诳他之恶行;善者当...

    杨曾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73360132.html
  • 提婆达多的一生

    来。  将提婆达多内心的染污种子引发成为恶行的导火线,是他对神通力量  的向往与欲求。当时有若干比丘已修得神足飞行、自在来往于天上人间的  种种神通。提婆达多看到同门师兄弟的这种超凡能力,也很想拥有...之后,相当忿怒,他自觉得自尊心受  到严重的伤害。他开始对释尊心生嗔恨,并随即离开该地。    五、破僧  自此以后,提婆达多逐渐发动他的叛佛恶行。他的策略是:在世俗方  面煽动阿阇世太子篡位为王;在...

    蓝吉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4169477.html
  • 老年放宽心才能长寿

    道士贪生,和尚怕死。”   清心,不是无心,说的是要清除贪(贪爱)、痴(愚昧痴迷)、嗔(嫉恨与损害他人的心理)、慢(傲慢自负)之心,因为这些“愚惑无明”的心态是产生恶行导致恶报的根源。佛教大讲“三界...寡欲   因为人的种种善德善行实质都是克制私欲、助人为乐、济世益民,而人的种种恶德恶行实质都是放纵私欲、损人利己、危害社会,二者不能相辅相成、同生共长,而只能是水火不容、此消彼长。不断做善事的过程,...

    佚名

    |长寿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8/04/14581522513.html
  • 准提信仰

    :在家众“饮酒食肉、有妻子”等行为并不像杀人放火等一类直接伤害众生的恶行,它们只不过类似间接性的“遮戒”而已 。其中,可想而知的是喝酒必须以不使神智昏乱为限,否则口齿尚且不清,要如何持咒?至于“食肉(但不可杀生)、有妻子”,原本就是在家佛子所容许的,当然不算是恶行。所以,这样的“方便”并没有鼓励恶行的意思。事实上,在修持期间如能尽可能去恶行善,则效验必有可能更形加强。这一点可以从前述《了凡四训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00453152.html
  • 无得正观与佛教伦理

    的伦理,奉劝世人多行善事,远离恶行;“自净其意”是出世间的伦理,指去除分别与执著,超越善恶而显现真如佛性。佛教所说的善恶又可分为三个层次:其一,顺益为善,违损为恶。根据佛教的因果律,善行恶行会导致善业恶业,并招来善恶不同的果报。其二,顺理为善,违理为恶。符合佛教所说的道理,体认诸法性空才是真正的善。其三,体顺为善,体违为恶。“体”是佛自体,即佛性,这...

    华方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75754700.html
  • 论愤怒

    他人的恶行,抹刹自我意识、尊严、权利,把受苦当做理所当然,以为如此可以消除罪恶,了却业缘,超越因果。殊不知如此的做法既纵容了恶人,又伤害了自已,无形中助长恶人,并沦为恶人的帮凶。我们在这里暂且不论诸佛的正误,真正的了却因果应当是最真实不虚、经得起历史与时间检验的行为才去实行。从这种意义上说,对恶行当以直道而行方为最佳的选择,对小过则应以恕道而行,如此则不会冤冤相报,亦捍卫了每个人的正当权益。如此,既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2860424.html
  • 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的四个殊胜

    论者多如牛毛,多识化身曾说云:“现在劣等宣传品太多,不小心就会上当。”而本论却可以使我们正确了解经论的内在密义,前已略说少分,《广论》后面诸章自有广说。   四、极大恶行自趣消灭殊胜   极大恶行即谤法罪,因其异熟果报重于其他恶行,故谤法为极大恶行。那么什么是谤法呢?如上所说,一切圣教皆不相违,《法华经》及《大宝积经·谛者品》亦多宣说,或实或权,一切佛法都是我们修行成佛所不可弃舍的。若不解此,...

    曲世宇

    |菩提道次第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152822512.html